助记媒介应该允许读者对他们收集的卡片进行控制
原文:The mnemonic medium should give readers control over the prompts they collect (andymatuschak.org)
最初的助记媒介以威权主义为隐含前提。这些机制:
-
不鼓励/阻止许多有价值的主动阅读模式,例如获取精华的略读,以实际应用为动机的指向特定目标的阅读,非线性阅读,等等:最好的阅读方式是高度语境化的
-
鼓励一种被动的心理姿态——读者随波逐流,而不需自主思考,而间隔重复记忆系统使记忆成为一种选择中隐含的正是使用者的主动选择
-
创造学校式的学习美学,实际上与 Orbit - 价值不符,例如,「帮助你加深与你最关心的东西的关系......服务于引人秉烛夜谈的想法与图景......而不是你认为你『应该』学习的……其风格不应当是『教育式的』」
-
当卡片似乎写得不好或没有意义时,就会产生主动的挫败感;见例如助记媒介的读者有时会因作者的用词而感到受阻,在非技术性的助记文本中,挖空常常造成挫败感
-
阻碍了媒介与读者知识工作的其他部分之间的流畅互动,与之不同的是,例如助记媒介可以扩展到个人笔记上
-
创造(正确但不好的)感觉,即卡片不是「你的」,是你认为合适的材料;相反,你是在参观由作者创造的博物馆,一切都隔着一层玻璃
-
使得用户很难用助记媒介来辅助学习如何写自己的卡片(助记媒介可能通过提供作者创作的卡片来辅助卡片编写)
-
不鼓励迭代重构的必要做法(一般来说,间隔重复系统系统性地低估了这种做法)
前进方向
我想更激进地调整 Orbit 的氛围,使其更偏向于以读者为中心。很难在不破坏助记媒介的其他重要特性的条件下实现这一点。专家撰写的卡片确实贡献了大量的价值(助记媒介提供专家编写的卡片来消除编写卡片的负担)。我们希望在提供流畅性、延展性的同时,也能保留这种价值(甚至可能增强这种价值!)。
我们可以从一些相对简单的方法开始:读者应该能够禁用或跳过那些没有共鸣的卡片;读者应该能够对作者的措辞进行简单的编辑;嵌入式界面不应该阻止人们只复习一个页面的一部分。所有这些都将为作者产生有趣的信号:助记媒介可以产生有趣的作者分析
但我认为我们必须更上一层楼。我觉得有几个方向很有前景,不过这些方向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
不同行为之间应该能切换自如:复习卡片、编辑卡片内容、重构当前卡片(由一张发展为多张)和这张卡片相近的作者制作卡片(多张合并为一张)、受到作者卡片启发而自己撰写新卡片等行为
- 理想情况下,这种互动模式应该延伸到复习体验: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你想到了改进卡片的方法,或者你想起了你想写的新卡片,切换到新的动作应该是同样流畅的。
-
对于从文本中获取卡片的方式,从文本挑选的方式值得探索。想象一下,随着阅读,一些短语会以特殊的方式高亮出来,说明作者为文字表达的想法制作了卡片。如果你觉得这些短语有意思,你可以点击这些高亮的文本——然后“轰”,你就能永远记住它。
-
对于这种类型的卡片,我们希望阅读-编辑的互动是同样流畅的。
-
这种类型的互动为众包注释、机器学习 (ML) 生成卡片等指明了方向。更广泛地说: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指出你认为有趣的任何想法,并能放心你现在能持久地记住这个想法(最好是深深地内化)。
-
Ozzie Kirkby 建议,这里可能有一些有趣的中间地带,可以鼓励读者自己写卡片,代表他们认为有趣的细节:也许作者(或 ML,或系统)可以为关键文本区域提供不完整/“开头”的模板,用户将根据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调整/完成。
-
-
助记媒介的展示形式和互动模式应该非常清楚地传达出你得来的卡片是属于你的,即使你在使用作者制作的卡片。Taylor Rogalski 指出了一个有用的比喻,即复制一份谷歌文档,在上面肆意涂画。
-
我们可以通过充实我的个人记忆媒介的实现,开始尝试媒介与读者的其他知识工作之间的流动互动。这个方向与本说明的其他部分所谈的内容确实不太一样。我不清楚作者提供的卡片与这种笔记的互动情况。因此,也许这仅仅是转移视线......但我的直觉是,这将是有启发性的,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相互关联的。
-
我猜想这项工作对于 Orbit 的「图书馆视图」是有所裨益且息息相关的。对我来说,一个相关的优先事项是模糊卡片之间的「边界」;见《如何写出好卡片》中的讨论这里,搜索("revision is a holistic endeavor")。这也意味着对作者的卡片和用户的卡片之间的界限进行模糊处理。我们应当避免一种范式,其中不同来源的卡片被放置在不同的概念「空间」中——不过我认为用一些承担特质(affordance)来表达出处还是可取的。
::TODO 本节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更详细的单独笔记中加以充实::
参考文献
见 Yusuf Ahmad 关于这种紧张关系的说明,他将其归纳为「工业」教育架构与社会建构主义架构之间的鸿沟:https://www.notion.so/Placing-Cog-Sci-ideas-within-a-broader-Learning-Architecture-fa69fc15ba9e41b8a2e136f7fbe0362b